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杨斯涵通讯员乔楚涵股票配资最新报价
7月25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,这不仅为千万家庭卸下了“钱包压力”,更在优化人口战略、夯实国民素质根基的维度上,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事实上,“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”并非新提法。
2010年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》,正式提出“普惠性”幼儿园。
2024年11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》通过,提出“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,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”。
2025年1月印发的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提出,“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”;同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更直接点明“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”。
政策持续推进的背后,三个核心问题备受关注:“免费”的边界该如何划定?“逐步推行”以何种路径落地?如何在“免费”的同时守住“提质”底线?
平衡质量与公平是核心考题
“每个学期按四个半月收费,保教费3150元、伙食费1710元,合计4860元。要是学前教育能免费,单保教费一项,一年就能给家里省下6000余元。”家住湘江新区的朱女士,女儿在辖区内一所公办幼儿园就读。她坦言,孩子的教育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不低。“省下的钱,既能给孩子添些绘本、教具,也能减轻日常开销压力,让我们在孩子教育上更敢投入了。”
不过,也有家长持不同意见。“如今幼儿园能维持现有师资与硬件水平,多少和收费支撑有关。”孩子同样在公办园就读的张先生表示,若完全免费,担心财政投入难以足额覆盖运营成本,可能导致师资流失、课程缩水,“到时候教学质量跟不上,反而耽误了孩子。”
不难看出,“免费”会不会“降质”成了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。
如何在“免费”背景下确保教育优质?
湖南省“双名计划”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长沙市人民政府机关荷花幼儿园副园长许江表示,国家选择“逐步推进”而非一步到位实现免费学前教育,这一做法既回应了民生期盼,又为每所幼儿园留出发展空间。
许江认为,免费不降质的关键在于建立“经费投入—质量监控—师资建设”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。“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免费政策转化为质量提升契机,让教育公平真正落地为优质教育,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免费教育。”
常德市安乡县中心幼儿园园长蹇登霞则提到,在县乡地区,民办园占比居高不下,“这些民办园中不少仍以盈利为主要运营目的,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相关政策与教育规律,对孩子们的后续发展及整个地区的教育生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。”在蹇登霞看来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,让公办园更具吸引力,是为县域与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可优先在部分地区、群体试点免费
近年来,我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著提升,当前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91.92万人,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8.12%,比2017年的25.63%增加了32.49个百分点,超前完成国家“十四五”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相关指标要求。同时,全省普惠覆盖率达91.8%,构建起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然而,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发展不均衡的隐忧仍未完全消散,区域间的差距依然是亟待破解的课题。
“免费学前教育通过扩大公共学前教育覆盖面,优先保障农村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儿童的入园机会,能有效缩小城乡、区域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。”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研究员周丛笑认为,这一政策还能直接降低家庭教育支出,释放家庭可支配收入,促进非教育消费,带动相关产业就业和发展,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。
然而,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非易事,其中资金保障是关键。“必须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比,加强经费使用监管。”周丛笑建议,可以优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免费,从免费的年限(如学前一年或两年、三年)、关键的经费项目(如先免保教费)、特定地区或者特定群体优先。“比如,优先在农村地区实行,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,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。”
而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万湘桂看来,未来政策的持续推进需要保障资源弹性供给,避免重复建设,推动公办园跟民办园协同发展。
“免费学前教育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‘免费’,而是有要求的‘免费’股票配资最新报价,要在‘免费’的基础上,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师待遇提升。”万湘桂认为,要避免“免费即降质”的风险,需通过标准约束、监管强化确保学前教育质量,对质量评估不合格、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建立“退出机制”,从而确保资源向优质园所集中。
中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